首页 > 爱贝果母婴频道 > 育儿之道

寒冬挤春运 别把宝宝捂中暑了

[提要]眼下正是春运高峰期,其中不乏带着宝宝奔波返乡的麻麻们。大人挤春运都容易“中暑”,更何况脆弱幼小的婴儿?宝宝长途旅行非常容易发病,尤其要防止因为穿得多,捂得厚,导致冬季“中暑”发生。

  近日,有网友在论坛上发了一篇《悲催,三九寒冬常德一对父子中暑》的帖子,称湖南一名常德籍旅客及其儿子因车厢太热而中暑了,网友直呼“奇闻”。

  眼下正是春运高峰期,其中不乏带着宝宝奔波返乡的麻麻们。大人挤春运都容易“中暑”,更何况脆弱幼小的婴儿?宝宝长途旅行非常容易发病,尤其要防止因为穿得多,捂得厚,导致冬季“中暑”发生。

  冬季中暑,实际过度保暖

  “冬季中暑”,实际上多发于1岁以内婴儿的“捂热综合征”。该病主要因为给宝宝过度保暖或捂闷过久而引起,多见于1岁以内的婴儿,未满月的新生儿尤其多见。一般都发生在寒冷季节,每年11月至次年4月为发病高峰期。

  保暖过度及捂闷是婴儿捂热综合症的致病因素,与婴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中枢神经调节功能差、体表汗腺功能不成熟及不能挣脱捂热有关。一旦婴儿被捂热,体温就会上升,甚至高达40℃以上,全身大汗淋漓,开始时脸蛋通红,后来因水分的大量丢失,出现烦躁不安、口干、尿少、前囟及眼眶凹陷、皮肤弹性降低等脱水症状,如果病情得不到控制可能伴有严重的并发症,处理不当或者救治不及时,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冬季在火车上,有些麻麻们惟恐孩子受凉,把孩子裹得里三层外三层,这使得孩子处在一个“人造夏季”中,体温逐渐升高,等到父母发觉,孩子已经“中暑”了。

  降温

  很多大人以为在火车上宝宝发热只是发烧,别以为出一身汗就没事了。对婴儿来说,物理降温才是正确做法。一旦发生宝宝有疑似“中暑”的迹象,应该立即松解衣扣,擦干汗水,减少包裹。

  接着,迅速采用物理降温法如冰枕、温水擦浴,不用发汗药物以免出汗过多加重虚脱。婴幼儿由于体表面积相对较大,通过散热方式降温大多效果较好,对于效果欠佳者,可用温水擦洗或头部睡冰枕。
  撤离高温环境

  火车、长途汽车上空气混浊,还容易造成孩子呼吸困难。要尽快撤离高温的环境,让孩子尽快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当发现孩子由于闷捂出现呼吸困难、口唇青紫等症状时,要尽快送医院治疗。
  及时补充水分

  液体疗法也是抢救治疗的一项重要措施。由于患儿高热大汗后使水液大量丢失,会引起脱水和酸中毒,因此必须积极补充水分,纠正酸中毒。应采用静脉补液,补充葡萄糖、生理盐水和碳酸氢钠。

  “冬季中暑”最主要是1周岁以下的婴儿,特别是刚出生不久的新生儿呼吸、体温调节中枢还不健全,对外界环境适应力差。如果衣被过暖或蒙被睡觉,就会因体温过高出现类似中暑的病症。那么带宝宝乘坐空气不流通的火车要穿多少呢?

  1、手心后背表冷暖

  答案是,宝宝手心和后背温暖、不出汗就表示衣着合适。不过,有些麻麻给孩子包得多导致出汗也多,四肢反而会冰凉,所以不能光看孩子的四肢,一定要摸摸孩子的后背,以孩子的背部不出汗为标准。

  2、上车后探温度

  一般来说,新生儿待的室内温度最好在23-24摄氏度左右;几个月到一岁的婴儿所处的室内温度最好在22摄氏度左右。而室内的湿度最好保持在50%到60%左右。建议上火车一会儿后,先摸摸宝贝的手心和后背,视情况再决定增减衣服。车内温度稍高,一般可以比车外少穿一件衣服。千万不要怕麻烦而没有给宝宝增减衣服。

  3、口鼻要露出

  乘坐卧铺或者在旅途中使用被子时,不要把孩子的头捂在被子内,口鼻一定要露出来,不然会影响呼吸。可以的话,不要老待在座位上,请多走动,特别是走到火车通风的位置。

  4、注意观察宝宝状况

  如果发现孩子脸色发红、发热、出汗多,婴儿还表现为面色苍白,哭声低弱,拒绝吃奶,则要留个神了。首先要看是否环境温度过高,如果室内温度比较适宜,就要考虑是否给孩子穿得太多了。同时要给孩子补充水分,最好在水里加一点盐。如果孩子尿少,说明孩子存在脱水问题,也要引起家长警惕,及时向列车乘务员请求帮助,必要时要到医院就诊。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81695000,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
[责任编辑:郭燕]
手机安装掌上齐鲁(http://i.iqilu.com)浏览更多山东资讯

齐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山东广播电视台下属21个广播电视频道的作品均已授权齐鲁网(以下简称本网)在互联网上发布和使用。未经本网所属公司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山东省广播电视台下属频道作品以及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齐鲁网首页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